
業務概況
工藝流程為:定位→鉆孔→清孔→鋼筋除銹→植筋→固化、保護→檢驗。
1.定位
按設計要求標示植筋鉆孔位置、植筋型號、植筋深度,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鋼筋,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,但均宜植在箍筋內側(對梁、柱)或分布筋內側(對板、剪力墻)。
剔除植筋面混凝土保護層,暴露主筋,保證孔位避開主筋。
2.鉆孔
鉆孔用電錘成孔,以確保孔內表面有足夠的粗糙度。
植筋孔成孔直徑設計有規定的,按設計要求執行,涉及五規定的按下表施工:
鋼筋直徑(mm) | 6 | 8 | 10 | 12 | 14 | 16 | 18 | 20 | 22 | 25 | 28 |
成孔直徑(mm) | 8 | 12 | 14 | 16 | 18 | 22 | 25 | 28 | 30 | 32 | 36 |
鉆孔深度按設計要求。
植筋理論位置無法成孔時(如有鋼筋阻礙),應遵循以下原則重新選位。
(1)距離理論植筋位置較近;
(2)能保證植入鋼筋的有效錨固;
(3)能保證植入鋼筋的有效利用(對構件鋼筋內力臂影響小于5%)。
3.清孔
鉆孔完畢,檢查孔深、孔徑,合格后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,然后用毛刷或棉布將孔壁刷凈,再用壓縮空氣吹孔,反復進行,直至孔內無灰塵,將孔口臨時封閉。若有廢孔,清凈后用調和合適的保力特植筋膠填實。
鉆孔孔壁宜保持干燥,如不可能保持干燥應征得監理工程師意見后改用合適的植筋膠。
4.鋼筋除銹
鋼筋如有銹蝕,錨固長度范圍的鐵銹應采用清除干凈。
5.植筋
植筋膠按設計要求。采用專用注射系統植筋。
(1)先將裝有兩組分粘合劑的箔罐放入把手,然后將混合器旋上箔罐,再將旋上混合器的箔罐放入專用分配器待用。
(2)把噴嘴伸至洞底,擠出錨固劑達一半洞深。使用新的腔筒或噴嘴時,先擠出錨固劑,待其均勻后方可開始使用。
(3)鋼筋可采用旋轉或手錘擊打方式入孔,手錘擊打時,應由專人扶住鋼筋,避免回彈。錨固膠填充量以保證插入鋼筋后有料劑溢出為原則。
6.固化、保護
植筋膠在常溫、低溫下均可良好固化,在25℃左右的固化溫度下,錨固力3天即可達到鋼筋屈服值;在5℃左右的固化溫度下,錨固力4天即可達到鋼筋屈服值,且錨固力隨時間延長繼續增長。
植筋后夏季12小時內(冬季24小時內)不得擾動鋼筋。
植筋完成后植筋膠固化前,派專人看守,防止人為擾動,保證植筋質量。
植筋時報廢的鉆孔,以保力特植筋膠填充封孔。